剪纸的历史和由来(山西剪纸资料搜集的途径)
时间:2023-08-22 03:59:59来源:剪纸的历史和由来?
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尝试着用一些图形来记事和呈现内容,他们将一些资料记载在青铜器、竹简、兽皮等载体之上。
随着纸张的出现,这些图案便开始被记录在纸上。
通过前后对比,能够看出剪纸的由来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。
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,促进了剪纸的出现、发展和普及。
唐代剪纸已经处于大发展时期,根据现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,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极高。
宋代造纸业成熟,纸品名目繁多,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,例如成为民间礼品的“礼花”、灯彩、茶盏的装饰等等。
明、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,并达到鼎盛时期。
山西剪纸资料搜集的途径?
1.网络资料收集整合,
2.图书报刊摘抄整理,
3.剪纸源地实际走访,
4.剪纸名人,或文化传人专访等。
汉字剪纸的历史?
剪纸的历史:
早在汉、唐时代,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、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。
后来逐步发展,在节日中,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、动物或故事人物,贴在窗户上(叫“窗花”)、门楣上(叫“门笺”)作为装饰,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。
剪纸艺术源远流长,在古代诗词典籍中,也被广泛的记载:
1.唐朝的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,有这样的词句:
“欲剪宜春字,春寒人剪刀”这里所讲的“宜春帖子”,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。
2.唐朝的李商隐《人曰》诗:
“镂金作胜传荆俗,剪彩为人起晋风”。
剪彩也就是剪纸。
3.唐朝的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说:
“立春日,士大夫之家,剪纸为小蟠,或悬于佳人之首,或缀于花下,又剪为春蝶,春胜以戏之。
”
4.南宋的周密所著《志雅堂诗杂钞》中写有:
“旧都天街,有剪诸色花样者,极精妙。
又中原有余承志者,每剪诸家书字,毕专门。
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,极精工。
”即是“开封”府,“剪花样”指的自然是“剪纸”。
5.广州建德县志云:
“林文辉,字纲齐,剪纸为字,飞动如龙蛇,点差不差毫发,室人装潢成轴,易薪米以自给,人称之曰剪”。
剪纸的起源与发展
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,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。
两千年的发展史,使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,在其沿革中,与彩陶艺术、岩画艺术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,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。
成为汉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,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,也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文化传承的窗口。
2/2
剪纸的由来
关于剪纸的由来,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。
那时候的人尝试着用一些图形来记事和内容呈现,但那时纸张还并没有出现,人们只能将一些资料记载在青铜器、竹简、兽皮等载体之上。
而随着纸张的出现,这些创造性的图案便开始往纸张上转移。
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,我们就能够看出,剪纸的由来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。